《石经》自东汉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历时九年告成。所刻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共七经,凡46石、92面,计20余万字。《石经》皆为隶书,据史籍和石经残石上人名,参与校经和书丹者是以蔡邕为主的多位硕儒及善书者。《石经》刻成后立于洛阳太学,“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当时的盛况是“其观视及摹写者,车辆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但好景不长,中平六年(189)发生的董卓之乱,《石经》遭到破坏,之后,其厄运便开始了:北魏时被用作建筑材料,东魏时迁移途中部分被没入河中,隋末迁移后又被用作柱础,至唐贞观时魏征开始收集,但已“十不存一”。自唐以来,洛阳时有《石经》残石出土,据统计,目前已发现残石共计9000余字。残石除西安碑林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院及台北历史博物馆均有收藏。
目的地:
- 不限
- 日韩港澳台
- 东南亚及亚洲其他
- 欧洲
- 大洋洲 北美
- 非洲 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