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故居位于三阳广场地铁站27号出口附近的一条巷子里,故居门楣上方悬挂“钱钟书故居”匾额,两旁的砖刻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动射潮”,为钱的父亲钱基博撰写。故居建筑取名绳武堂,是其祖父筹建于1923年。另外,在屋后西侧,还有五间楼房和若干辅房,是其叔父陆续建造的。绳武堂面阔七间,原有平房二十八间,大小天井庭院十一个,备弄两条,古井三口,是一组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走进大门,迎面为一副屏风画,前方立有钱钟书头像,上方悬挂“钱钟书纪念馆”匾额。屏风画上题有“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的诗句,为元好古作。钱钟书夫妇取诗意得名《槐聚诗存》,将所写的诗歌汇聚成册。绕过屏风,只见中堂上方悬挂“绳武堂”匾额。钱钟书自小嗣给伯父,和伯父母一起生活,西三间为伯母和钱钟书居所,东侧为钱钟书父母居处。东两间称后东塾,钱钟书少年时和族中兄弟在此听父亲授课,读书习文。东后园内有红梅一株,故得名梅花书屋,钱钟书和堂兄弟常在园内读书游戏。杨绛出生名门,原在东吴大学读政治,后考上清华研究院研修文学,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结识了全校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钱钟书,并一见钟情。1935年春天,钱钟书考上公费留学资格,杨绛打算不等毕业,自费伴随钱钟书一同出国。1935年的秋天,二人新婚不久,便乘船来到英国牛津大学。1937年,钱钟书获文学学位,提前两年结束学业,陪伴杨绛来到法国巴黎大学。故居一隅循环播放着视频,呈现的是钱钟书撰写小说《围城》的场景,杨绛陪伴身旁,一边织毛衣,一边为他披上毛毯御寒,两人还一同分享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其温馨和谐、互相尊重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气氛,是中国典型高知家庭的缩影,让人感动。“少年情事宛留痕,触拨时时梦一温。秋月春风闲坐立,懊侬欢子看销魂”。有一则“一字情书”的爱情故事,被附会到二人身上,其实并不存在。但他两人的爱情,却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后东塾旁有一间钟书客厅,参观之余在此闲坐,后面的书架上,摆满了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作品,沉浸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中,心情也觉得放松起来。
目的地:
- 不限
- 日韩港澳台
- 东南亚及亚洲其他
- 欧洲
- 大洋洲 北美
- 非洲 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