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行走在基督城行走,经过地震毁了的大教堂,又去了新建替代现代感十足的硬纸板教堂,还到坎特伯雷博物馆喝杯咖啡☕️,游览了基督城植物园………一路走来,回到房车营地已是红霞满天,壮丽非常……
目的地:
- 不限
- 日韩港澳台
- 东南亚及亚洲其他
- 欧洲
- 大洋洲 北美
- 非洲 南美
基督城行走在基督城行走,经过地震毁了的大教堂,又去了新建替代现代感十足的硬纸板教堂,还到坎特伯雷博物馆喝杯咖啡☕️,游览了基督城植物园………一路走来,回到房车营地已是红霞满天,壮丽非常……
第一份工作辞职后去的,那个时候流行说走就走的旅行😂
震后重生的基督城 | 2010年和2011年,基督城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包括市中心地标建筑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在内的很多建筑惨遭损毁。虽然地震已经过去5年,但是对于大教堂究竟是原址或易址重建,按原样或重新设计建造,目前尚无定论。如今,地震的阴影已逐渐消去,市区大部分受损建筑已被清理或修复,城市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也希望旅行者可以感同身受地给予基督城以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苛责市区现状。
基督城地震后重建七年还没啥动静 箇中原因有些复杂当亲身来到基督城时,只剩下一声叹息。。。看着劫后重生的小城,地震七年后依然支离破碎.满城的残垣败瓦随处可见,据当地华人说,政府重建资金不足,而且自大地震后,每几年也都地震一次,因此重建进程就愈发缓慢了. 基督城不大,能打卡的地方就下面几个了 新摄政街New regent street 这里是基督城地标,三十多栋古老建筑在地震中损毁,现在修复大部分建筑,大多店铺都正常开放营业,这条短短的街道上有多家高评分餐馆,咖啡馆,也是电车的终点站.走进内看看那家多人排队就挤进去排就对了. 基督城大教堂 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于2011年2月的大地震中坍塌,据说地震当时还有20人在塔尖内,却神奇地全部活了下来,地震过后教区原打算拆除却因遭到公众反对而保留并进入缓慢的重建进程中.虽然已经七年过去,但教堂仍没见多少修复进度.而现场的临时搭建内却故意地留着小窗口让游客拍照与参观. 纸板大教堂 因为大教堂的重建因经费问题一再拖延,因此不得不在MADRS .ST 和HEREFORD.ST交汇处用纸板建造一所教堂,这就是闻名的纸板教堂.为了保证抗震,还专门请来日本设计师坂茂设计.虽说是纸盖的,教堂也还不大,但也足足花了500多万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一千多万.可惜当我到达时教堂已经关门了,只能透过玻璃门拍一张内景,却有一种特别感觉. 坎特伯雷博物馆Canterbury Museum 坎特伯雷博物馆是非常值得一去的,馆内除了除了有毛利人艺术馆,还有南太平洋生物区,超级推荐亚洲区与埃及区,亚洲区内的中国展品件件都是精品,埃及区还有木乃伊.可惜我进入时已经离关门只有一小时,只能匆匆地浏览一下最感兴趣的区域.如果有时间不妨花上两小时以上慢慢逛.地址:在Rolleston Ave上,基督城游客中心直走五十米,也是基督城电车的11站点.博物馆免费进入. 基督城小电车 当不想折腾跑到基督城郊外,让时光慢下来慢慢感知这座与灾难抗衡的小城,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买一天的电车票慢慢地一站又一站地去看看这座正在慢慢复苏的城市. 地址:首站在Cathedral Junction,尾站在新摄政街,可以在任意站点上车和在车上可以购票.每15分钟一班车.票价25新元一天,从早上到晚上大概六点左右.
新西兰🇳🇿基督城,中央图书馆,震后重生的中心项目之一,坐落于依然没有修复的大教堂旁,不仅有卓越的建筑设计,更有丰富的内容支撑。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轻松便捷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和档案资料,针对孩子们的各种课外活动、及针对成年人的各种社团活动,让图书馆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会客厅和社区中心……2019年2月
监狱旅店:LP作者第一推荐住宿我们在基督城先后住过三家旅店第三家,监狱旅店(jailhouse accommodation),这里要重点介绍。它的前身是1874年建成的艾丁顿监狱(Addington Prison)。据说这幢哥特复兴风格的建筑使用了当时新型材料,这也使得它经历百年风雨,依然保持原貌。1999年,基督城决定将所有监狱搬迁到郊区。空置七年后,2006年,新西兰夫妇Kersty和Grant将它买下,并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同时,将其改建成一家旅馆。这家旅店距离基督城火车站有10分钟步行路程。据说还是《Lonely Planet》上作者第一推荐的基督城住宿,非常受背包客欢迎。旅馆的经营者秉持对历史的尊重,在旅馆内大方的展示监狱的相关书籍、物品,甚至是犯人在囚房墙上留下的画作,让后来者了解这座建筑过去的历史。与此同时,一改人们对监狱冰冷阴森、戒备森严的印象,将监狱元素幽默化。以前的囚房,现在的客房,光线明亮,被套图案让人联想到囚衣的黑白条纹。我们住的类似双人间,房费95纽币一晚。这里的工作人员胸牌也很搞笑,仿犯人大头照。旅店内还提供一个照相角,让住客可以拍处这种“大头照”这家旅店的公共区域醒目的张贴一些对旅行者有用的参考信息,如租车、包车、娱乐活动。我就是在前台看到街头艺术节的宣传册。最让人觉得温暖的是服务细节:旅店的退房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前。但公共区域,厨房、卫生间、大厅仍可供当天离店客人使用到下午五点。因此我们在离开基督城当天,在旅店里吃了自己做的午饭,还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让元元睡了个午觉。
硬纸板教堂:上面提到,基督城标志性的大教堂在地震中损毁,地震发生后的几个礼拜,一名大教堂的工作人员读到了一篇有关日本“紧急建筑师”坂茂的文章:神户大地震后,坂茂层设计了一个纸板教堂,以取代一杯损毁的教堂。于是,经过多方努力,两年后,这座由纸板、当地木材、钢铁、抛光水泥地板和聚碳酸酯屋顶组成的教堂就建成了。它设计简单,却非常结实安全,抗震强度达到了新西兰现行要求的130%。我们去的那天正好赶上教堂有活动,唱诗班正在练习合唱,我们便坐下来,在这片净土里享受了一段特殊的时光。
基督城大教堂广场曾是基督城人和游客们最喜欢的休闲场所,每逢周末,有各式热闹的街头活动在此举行。然而,这座百年历史教堂在经历了2010年9月4日和2011年2月22日两次地震后损毁,大教堂塔顶掉落,墙面严重开裂。地震五年后,大教堂广场仍是游人到访基督城必去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的巨型国际象棋棋盘,元元对下棋的人很感兴趣,拿起相机拍。广场上,代表祝福与祈祷的石头,以及标志性雕塑——千禧圣杯。在大地震被损毁的基督城大教堂修复工程耗时很长,新西兰政府因此委任日本知名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在大教堂原址300米外,临时建造一座过渡性质的教堂,以尽快帮助当地民众找回心灵的寄托。这座教堂在2013年8月对外开放。其设计独具创意,主要支撑物都采用纸质材料,梁柱使用坚固的纸管,每个纸板管都涂上了防水材料聚氨酯和阻燃剂,以此来增强建筑的安全性能,因此,被称为纸板教堂(cardboard cathedral)。这座交通可同时容纳700人使用,使用寿命达50年。纸板教堂内部。每个纸管梁柱之间有间隙,光线自然洒落在教堂里,产生一种安详的气氛。Tips:纸板教堂位于每天早上九点开放。十一月到三月晚上七点关闭,在四月到十月则是五点关闭。官网http://www.cardboardcathedral.org.nz/ (优秀的建筑总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在查找基督城纸板教堂资料过程中,我对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多了几分敬佩与好奇。他是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21世纪100创意先驱之一”。他运用再造纸的轻巧和组装迅速的特质,为全球灾民设计临时房屋,搭建避难所及住屋。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他在大阪建起了“纸穹顶”教堂;2005年,又被运到同样遭受地震剧创的台湾南投重建;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他和他的团队也在中国的孩子搭建纸教室、纸管幼儿园。)
就在纸板教堂背后,Cashel Street和Madras Street交叉口的遗迹上,有一处同样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基督城2011年2月22日大地震中造成185人遇难,其中有24位是中国人。艺术家Pete Majendie用这185张白色椅子代表这185位遇难逝者。摇椅、轮椅、酒吧椅、儿童安全座椅......没有一把椅子是相同的,就像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失去了一个人,就失去了一把椅子原有的温度。你可以选择你属意的椅子坐一坐,不管坐多久都可以,尝试与逝者对话。离开时也可以在留言本上写下你对逝者的哀思。
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玛格丽特.梅喜家庭游乐场。在大地震后,基督城市议会向各界发出了征询重建意见的请求,大多数市民们都希望能建起家庭游乐场一般的公共休闲空间。于是,2013年,政府联手银行赞助商发起了“The Amazing Place”设计竞赛,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游乐场的设计中,希望以此激发更多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让更多的家庭带着自己的小孩重回中心城区。毕竟在地震后基督城的人口减少了2%。这一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游乐场”的项目,吸引了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阶段的6000名孩子来参与设计。最终,12岁的HarrietCompton-Moen以及来自维斯顿学校(SelwynHouseSchool)的其他三名学生的设计概念胜出。设计灵感源自新西兰国宝级的儿童文学作家玛格丽特.梅喜(Margaret Mahy)的作品,一座由奶油色黄砖垒起来的巨大城堡,被彩虹色包裹,一旁还有樱桃树秋千。专业的设计公司帮助孩子们完善了这一方案。整个一万余平方米的场地都是围绕当地的儿童故事来设定,比如MargaretMahy与ElsieLocke作品中的故事,当然还有毛利人NgāiTahu部落的元素设计,融合了森林区、海岸带、平原区以及湿地区域等四种不同的景观。森林部分为年龄较大的儿童提供了攀岩塔及渔网等玩乐设施,而沿海地带的沙滩游乐区和花园则专为低龄儿童设计。另有滑板赛道、健身步道、野餐区、咖啡厅以及互动灯光设计区域等,共同创造了一个形态丰富的公共休闲区域。(图文资料介绍综合网络报道)这座由孩子们亲自参与画图纸、做模型的家庭游乐场,落成后大受孩子们欢迎。搭乘UFO旋转飞盘向外太空进发吧
基督城因为2010年和2011年的破坏性大地震,至今整个城市仍在修缮整治中,也出了相当多鼓励年轻人进城建设的政策。人民相当乐观,装修工人发现我的偷拍之后竟然非常大方地摆起了pose做起了模特,大声招呼我为他们拍照。反倒是我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热情吓懵了,只得羞涩地逃走(哭~)。基督城内的拥有150年历史的植物园和哈格利公园跟国内的城市公园或者传统植物园都不同,这儿是被参天大树包围着的一大片辽阔的大草坪,我们可以在这儿尽情撒泼打滚奔跑追逐,也可以静静地躺在草坪上等待夕阳西下等待整个城市慢慢入夜。基督城虽为新西兰第二大城市,但整个市区其实并不大,不需要专门预留时间,只需当做南岛旅行的一个中转站及落脚点。雅芳河、天主大教堂、re:start集装箱商场、植物园等景点都相对集中,基本上徒步逛上个小半天足以。这一天还专门实地膜拜了刚刚获得2014年普利策奖的建筑大师坂茂的纸板大教堂。
到处都能看见城市中被地震摧毁的地方,也到处都能看到这个城市的人民依然充满乐观精神,想把一切重归于好。在入住的酒店柜台,老板娘一头花白的长发,感觉50多岁,但心态好像20多岁的年轻人呢,人超好,给了我们基督城的小地图,还讲解了生活区,购物区,娱乐区的位置,地图上有好多涂鸦,我们走了半个城,找到了这些,名副其实的city walk啊…还能路过各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讲解。或者自己问度娘也是另一番体验的啦~有个移动电车餐厅,可以去体验一下哦~
新西兰·基督城 Christchurch逛街没人,像个空城(◐‿◑)基督城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也是南岛最大的城市,东临烟波浩瀚的太平洋,西望连绵起伏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基督城充满英伦风情,随处可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古老建筑,以及源自剑桥和牛津的撑篙泛舟、红色双层巴士和复古有轨电车。
去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的旅行,人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所以对整个城市随处可见的脚手架、坑洼地面、露出的泥沙以及施工标识感到很不舒服。虽然来之前做过心理建设,知道基督城仍处于重建中。但可能是天气、时差以及饥饿让我对它产生了不好的观感。但从基督城出发去皮克顿时,坐在InterCity上看到火红的朝阳、各种美丽的建筑、绚丽的涂鸦,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美丽的,是动人的,是充满生机的。
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似乎停滞了,基督城整个呈现一副萧条的景象,令人有些忧伤,十分憧憬那个昔日为世人所知的”花园之城“还有举行文明的大教堂。第二次到访后的几天,基督城又遭遇了五级多的地震,不禁再次为这座城市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