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罗的古罗马巡礼——古代摩天大楼Insulae

何以Insulae?

只看斗兽场的精罗不是合格的精罗。吾乃黔首,穿越过去仍为百姓。我们普通人不能总幻想皇家奢华,更应把关注从顶壕围屋(Domus)回归公寓(Insulae)。毕竟,2世纪罗马公寓46602栋,围屋1797座,26:1,除非有幸成为围屋豢养家奴,大概率是住公寓的一员。
靠近卡皮托山,南面卡皮托博物馆,北面伊曼纽尔纪念堂(图1 2),纪念堂东侧是天坛圣母堂(图1 2右上,最古老基督堂)。大台阶前,你可看见几层楼高的半毁砖造建筑。如果你肯驻足花点时间,一个完全不同的罗马将呈现眼前。
栏杆往下看,你会发现这破房子(中世纪改为基督堂得以幸存)不简单——它的地面距当今罗马地面足有6-8米的落差(图5),加上露出地面数层,其高度可达18-21米,考虑始建时代实可以算作古代的“摩天大楼”。
罗马同古今超级城市一样面临土地匮乏,100万人要挤入不到2000公顷的狭小地区。老长安百姓可居住面积要刨掉长乐未央,老罗马也要去掉帕拉蒂诺以及许多公共用地。罗马人的解决方法很摩登——向上兴建多层公寓创造空间。

垂直向上的“贫民窟”

不同现代都市,古罗马没有贫民窟和富人区的划分。因此绝大多数罗马人都住公寓。然而,这并非众生平等,大楼就是一个垂直向上的贫民窟。
住户的分布方式让现代人大为诧异——一层商铺二层富户,楼层越高住户愈加贫穷,顶层的穷人同鸽子混住在屋瓦下或违建内。这并不称奇,现代扎布林人仍是如此。
基于考古学证据:一二层窗户以玻璃嵌入,阳光直射入室。往上则以兽皮、帆布或模板填充,虽白天仍需点灯照明。正可谓“风可进,雨可进,而阳光不可进 ”。推门入室差别更明显,二楼是我们熟悉的“三室一厅”;顶楼不到6平的房间常常挤进六口,屋内除草席和油灯外几无陈设,壁上胡乱几颗钉子就是橱柜。但这不是最糟的,最穷的人夏宿街头,冬住桥洞或地下墓穴。
为何顶层穷人而富户低层?1、供水只及二楼;2、公寓建设奸商把持,楼层越高结构越脆弱;3、室内生火缘故,火灾频仍,低层逃生更易。
罗马房租比其他城市贵上4倍。举个栗子,二楼“三室一厅”租金两千赛斯特斯/月,这个钱在附近小镇可以买一整幢房子。
那么,为何要来当“罗漂“?罗马人面临的选择一如我们的北漂沪漂,大城市意味着机会和上限。罗马是消费型城市,不断消费着年轻人换来整座城市的繁荣。

罗马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广场Insula Romana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tlst_l00关注
收藏
罗马
威尼斯广场
Insula Romana
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