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地铁来到广州黄埔的南海神庙,被游客中心旁边的“彩姐波罗粽”所吸引。
走进大门,院内有两棵古树,并排而生,树的前面,立了一块黄腊石,上面刻着红色的“姻缘”二字,四周则挂满了祈福的飘带。
波罗粽有咸、甜两种口味,要了一个咸肉绿豆粽,坐在姻缘树下慢慢吃着。粽子里并没有大块的肉,只有脂肪的香味,绿豆也不是绿的,而是黄色的。后来向老板求证,原来加入的是提前几天腌制好的肥肉,煮熟后便化为肥油与糯米融合在一起,绿豆已经去皮,所以看着是黄色的。
甜粽子添加的是红豆沙,另外在糯米中加了枧水,所以也叫枧水粽。枧水呈碱性,主要作用就是用来中和酸,传统是用草木灰熬成。胃口有限,未能品尝。
制作波罗粽的习俗来自波罗诞,而波罗诞其实就是南海神诞,当地人习惯把南海神庙称作波罗庙。至于为啥这么叫,后来在南海神庙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答案。相传波罗国(古印度)有一船员携波罗树种于庙前,错过了登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远去,后来在庙中去世。后人按其生前举手望船归状,塑像祀于庙中,并封为“达奚司空”,俗称“番鬼望波罗”,神庙因此被称作波罗庙。
波罗诞庙会最早出现在宋代,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日到十三日举行,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明清时期,因规模越来越大,村民都忙着去卖波罗鸡,没空招待逛庙会的亲友,就事先做好大量的粽子,供亲友自行享用,这便是波罗粽的由来。
2012年12月,陈彩玉被认定为“波罗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门口的彩姐波罗粽招牌正是由此而来。所以,这波罗粽和波罗并没有关系,而和南海神庙有关。据说那位古印度船员种下的也不是波罗树,而是波罗蜜树。
村民在庙会上出售的波罗鸡,并不是真正的鸡,而是一种工艺品,用黄泥、鸡毛、彩纸等扎制,只能看不能吃。因“鸡”和“吉”同音,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游人在祭拜南海神时,都会带上几只回去。
向往的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
周边游去哪儿
南海神庙
走进大门,院内有两棵古树,并排而生,树的前面,立了一块黄腊石,上面刻着红色的“姻缘”二字,四周则挂满了祈福的飘带。
波罗粽有咸、甜两种口味,要了一个咸肉绿豆粽,坐在姻缘树下慢慢吃着。粽子里并没有大块的肉,只有脂肪的香味,绿豆也不是绿的,而是黄色的。后来向老板求证,原来加入的是提前几天腌制好的肥肉,煮熟后便化为肥油与糯米融合在一起,绿豆已经去皮,所以看着是黄色的。
甜粽子添加的是红豆沙,另外在糯米中加了枧水,所以也叫枧水粽。枧水呈碱性,主要作用就是用来中和酸,传统是用草木灰熬成。胃口有限,未能品尝。
制作波罗粽的习俗来自波罗诞,而波罗诞其实就是南海神诞,当地人习惯把南海神庙称作波罗庙。至于为啥这么叫,后来在南海神庙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答案。相传波罗国(古印度)有一船员携波罗树种于庙前,错过了登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远去,后来在庙中去世。后人按其生前举手望船归状,塑像祀于庙中,并封为“达奚司空”,俗称“番鬼望波罗”,神庙因此被称作波罗庙。
波罗诞庙会最早出现在宋代,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日到十三日举行,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明清时期,因规模越来越大,村民都忙着去卖波罗鸡,没空招待逛庙会的亲友,就事先做好大量的粽子,供亲友自行享用,这便是波罗粽的由来。
2012年12月,陈彩玉被认定为“波罗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门口的彩姐波罗粽招牌正是由此而来。所以,这波罗粽和波罗并没有关系,而和南海神庙有关。据说那位古印度船员种下的也不是波罗树,而是波罗蜜树。
村民在庙会上出售的波罗鸡,并不是真正的鸡,而是一种工艺品,用黄泥、鸡毛、彩纸等扎制,只能看不能吃。因“鸡”和“吉”同音,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游人在祭拜南海神时,都会带上几只回去。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收藏
南海神庙
向往的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
周边游去哪儿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