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时期,有“湖南熟,天下足”的民谚,参观湖南省博物馆后,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湖南人民对于粮食的热爱。
🏫在湖南省博物馆中,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区介绍了湖南省内发掘的有关粮食种植的历史。
这其中包括:1⃣️世界最早的陶器——陶釜。这件陶釜距今15000-13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陶釜”主要用于烹煮食物,类似于今天的锅。这件器物制作相当原始,胎体厚达2厘米,泥片叠筑而成,烧成温度低,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最早的陶器。🍇
2⃣️距今9000年前,早已经炭化的稻谷;3⃣️西汉时期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稻谷粟。
🥐在发掘稻米的同时,遗址还发现水稻田、房址、壕沟和聚落围墙等现象,并且出土了陶器、石器、动物骨骼等等,表明先民早已过上定居的生活。
🌇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还原先民们的居住状态,湖南省博物馆中还特地做了一个部落村庄的模型,向观众展示距今6300-4500年前的先民们的生存环境。🍰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高度,是中国最早的农业聚落之城。
🌄仔细看来,这和我们的村庄也差不多,只不过聚落的围墙,不仅围住了生活场所,连自家的稻田也一并围起来,防止外敌入侵抢夺。
提到先民们对粮食的热爱,就不得不提到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4⃣️“大禾人面青铜鼎”。
🌽“大禾”是刻在鼎腹的内壁的两个文字,“禾”字象形,是谷子成熟时,谷穗沉甸甸下垂的形象,所以这个鼎可能是为庆祝丰年或者祈求丰年而铸造的礼器。
5⃣️这两件文物叫“陶粮囷”,是陪葬用的明器。🍠所谓粮囷就是,古时候囤粮食用的一种粮仓,方型的称为廪,圆形的称为囷。🍱汉朝当时粮仓的建设多高于地面,因此底部有完全架空的栏杆是造型,以利于防潮。
🥜这两件陶粮囷底部都有立足,并开有窗户已做通风,还原汉时粮囷的形态。
🥔到了明清时期,官府鼓励垦荒,开垦山地,因此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清末湖南仓储体系完备,各地设有常平仓、储备仓、社仓等,后均称为义仓。光绪年间全省仓储达到235万石,6⃣️这块湘潭响塘义仓章程石碑,立于光绪40年,即公元1888年,记述了粮仓管理事项与措施,印证了湘潭号为“小南京”和“米市”的富庶繁荣。🍉
7⃣️在石碑的对面,展示了当时称量粮食用的箩筐、秤杆以及各种农具。湖南湖南省博物馆我是年度旅行者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评论 (3条)回复
攸声旅游关注
收藏
湖南
湖南省博物馆
我是年度旅行者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