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青秀山南麓,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为了到达此地,人生第一次骑了共享电单车。
民族博物馆位于邕江之畔,青山路经南宁大桥跨过邕江,桥底左转来到江边的青环路,很快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博物馆大楼,形似一面铜鼓。博物馆免费参观,进门是一个中空大厅,对面也立了一面祈福铜鼓,看来铜鼓是广西的一大特色。
沿扶梯来到二楼,开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探秘。
二楼展厅外的走廊便设有一个展览,展示的是广西唯一的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它位于崇左市境内,分布在宁明、龙州、江州和扶绥四个县(区),共包含38个岩画点。所谓“花山”,是壮语音译,表示“有画之山”,这些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了2000年前的祭祀场景,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展厅,首先看到的果然是铜鼓文化陈列,主题为“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是一种流行于南方地区长达2700多年的青铜礼乐器。广西被称为“铜鼓之乡”,铜鼓文化在这里世代流传并发扬光大。铜鼓曾作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既是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
在此还邂逅了一场主题为“礼出东方”的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这个展览立足汉画内容,以碑刻文字和图像为载体,展示两千余年的“鲁礼”文化。
壮族文化展,主打科普,是一个涨知识的好地方。比如“壮族”的名称,周秦时称蛮越等,汉代以后有俚、僚等叫法,宋代开始在局部出现“撞”、“僮”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
此处还展出了一件铜鼓王,名为云雷纹大铜鼓,是西汉文物。鼓面直径165厘米,重达299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古代铜鼓,堪称镇馆之宝。
广西民族文化陈列,主题为“五彩八桂”,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刘三姐。刘三姐是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位美丽的歌手,运用自己战斗的诗歌,同封建势力作斗争。虽然各地的传说略有不同,但人们对她的热爱之情却是一致的,广西很多地方都有她的遗址和遗迹。
博物馆后面,建有广西民族村,背靠着美丽的青秀山。
向往的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
广西民族博物馆
民族博物馆位于邕江之畔,青山路经南宁大桥跨过邕江,桥底左转来到江边的青环路,很快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博物馆大楼,形似一面铜鼓。博物馆免费参观,进门是一个中空大厅,对面也立了一面祈福铜鼓,看来铜鼓是广西的一大特色。
沿扶梯来到二楼,开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探秘。
二楼展厅外的走廊便设有一个展览,展示的是广西唯一的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它位于崇左市境内,分布在宁明、龙州、江州和扶绥四个县(区),共包含38个岩画点。所谓“花山”,是壮语音译,表示“有画之山”,这些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了2000年前的祭祀场景,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展厅,首先看到的果然是铜鼓文化陈列,主题为“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是一种流行于南方地区长达2700多年的青铜礼乐器。广西被称为“铜鼓之乡”,铜鼓文化在这里世代流传并发扬光大。铜鼓曾作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既是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
在此还邂逅了一场主题为“礼出东方”的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这个展览立足汉画内容,以碑刻文字和图像为载体,展示两千余年的“鲁礼”文化。
壮族文化展,主打科普,是一个涨知识的好地方。比如“壮族”的名称,周秦时称蛮越等,汉代以后有俚、僚等叫法,宋代开始在局部出现“撞”、“僮”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
此处还展出了一件铜鼓王,名为云雷纹大铜鼓,是西汉文物。鼓面直径165厘米,重达299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古代铜鼓,堪称镇馆之宝。
广西民族文化陈列,主题为“五彩八桂”,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刘三姐。刘三姐是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位美丽的歌手,运用自己战斗的诗歌,同封建势力作斗争。虽然各地的传说略有不同,但人们对她的热爱之情却是一致的,广西很多地方都有她的遗址和遗迹。
博物馆后面,建有广西民族村,背靠着美丽的青秀山。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收藏
广西民族博物馆
向往的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