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

镇江英国领事馆正在施工

宜侯夨簋,1954年出土,据1984年《宜侯夨簋轶事》的作者张敏访问该器的发现者——丹徒县绍隆寺的福贵和尚可知,宜侯夨簋刚发现时曾引发村民围观,村民纷纷议论是否是金器,为了检验质地,他们随便捡出一件,一锄头击碎,被击碎的恰恰就是这批青铜器中唯一有铭文的宜侯夨簋。

文字计126字,12行,现存118字。内容大致分为三段:(1)记周康王省视武王、成王所伐之商图及东国之图,王在宜地举行祭祀;(2)为王册命的全文,即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夨以礼器、土田、奴隶;(3)记宜侯夨在受赏赐以后称颂王的美德,因而作铜器以铭其事。

宜侯夨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修复补缀而成,尚缺少8字。专家还断定铭文中的“宜”即在今江苏丹徒一带,也就是吴国的发源之地,宜侯夨簋也因其对研究吴文化的重要性被称为“吴国第一铜器”。

青铜凤纹尊,镇江博物馆唯一的国宝级文物。

在器型的上沿有两条明显的分割线,粗略的测算结果与0.618的黄金比例已十分接近,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说古人已经掌握了美的比例之密码。好在即使没有文字的提示,纹饰依旧是阅读古人思想的办法之一。作为凤鸟纹的雏形的“卷云纹”与黄金分割的螺旋有着相似之处。卷云纹也好,云雷纹也罢,都是中国原始社会传统纹饰的名称,概括而言就是“涡纹”,这种纹样在古希腊被称为“扭索饰”,但在图案上依旧有明显的区别。青铜凤纹尊上下的分割比例,以及凤鸟长尾所卷曲成的卷云纹都似乎与“黄金分割”有着某种联系。

这件青铜凤纹尊竟然与陕西扶风县出土的丰尊犹如同胞兄弟一样相像。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纹饰中鸟冠都是向前的,丰尊既是如此,而凤纹尊则是鸟冠向后,反映出当时吴国匠人学习中原文化中的再创新。 在江南铜器与中原青铜器的鉴别上,除了依据纹饰及外观外,另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青铜器的材质,在研究中发现,当时江南地区所用材质为铅青铜,而中原地区则为锡青铜。这些都证明了凤纹尊却非来自中原,而是地道的江南吴国产青铜器。

堆塑罐

长沙窑 釉下彩狮形瓷烛台

唐人饮酒行令

看到了几个身穿镇博考古衣服的人,我也不知道她们是考古工作人员还是考古专家。我想如果是专家的话,这展馆里的东西应该都已经看过了。

宋镜形制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行悟人生关注
收藏
镇江博物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