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沉睡谷”,它的作者是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Washington Irving,他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小故事 Rip Van Winkle,一个懒散的农夫在森林里一觉睡了二十多年,回到村子里什么都变了……

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故事在中国也有相似的民间传说版本叫“王质遇仙”,樵夫王质在山里看两个老人下了一局棋,下山后发现世间已过了百年......

貌似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天上一昼夜,地上五百年”,但这两个故事背后的意向大不相同:

Rip Van Winkle的故事是美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大变化和人们心里对自然和传统的依恋的心理落差感;这个意向也成了一个比喻“不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比如感叹一下“一觉醒来已变天,哇塞!拜登赢了😬”....

而王质遇仙的故事则是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常,百年和一刻无有区别的虚无,”谁的江湖又如何?”🙄

这种虚无感的源头都来自于另一个梦,“庄子梦蝶”,到底是蝴蝶梦到的是庄子?还是庄子梦到的是蝴蝶?一切都是虚空,都是妄幻,这个梦成了”梦”在我国文学上的精神气质之核心,无论是戏剧史上巅峰之作的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还是文学史上巅峰之作曹雪芹的“红楼梦”,贯穿始终的终究是“人生如梦”的核心,总是带着那么一抹忧伤和沉重;也总是貌似穷尽了世间真理,一切皆为虚幻,也就没了探索的渴望~

而与汤显祖同年代的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梦”,相较之下欢喜轻巧了很多,都是说爱情,牡丹亭的调子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仲夏夜之梦”则是一部姹紫嫣红、皆大欢喜的森林童话🌲🧚‍♂️🌲,不过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尺度下总觉得浅得不像“大师”的作品有木有?!🤣

不过在西方,“梦”除了在文学上的意向和感怀之外,这拨儿人探索的渴望还促生出不少重要的学科: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及精神分析法;艺术史上的梦幻的超现实主义;还有现在很High的“梦”与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最核心的思想是认为宇宙存在不同的时空,不同时空以量子纠缠方式保持着相同联系,我们的梦境可能是我们的意识以量子纠缠方式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在另一个时空里面发生的事情以量子纠缠方式再输送回我们的大脑...”

...这个理论很烧🔥脑🧠~

Rip Van Winkle表示,让我再睡上二十年,你们先研究研究,我睡醒等你们答案哟!🤘🥳🤪⚡️✨💥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评论 (3条)回复
朱倾二关注
收藏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