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年间,县治迁往西湖之滨,西湖三面环山、东岸临城的格局初具雏形。长庆二年(822年) ,杭州刺史白居易主持疏浚西胡,挖出的湖泥兴筑长堤,在西湖景观设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07年,吴越建都杭州,钱镠王修建了最早的捍海塘,大兴佛寺和石塔,设“撩湖兵”千人,专事浚湖,为疏浚西湖最早的专职人员。
南宋时期,西湖是杭州城市居民生活的最重要水源,成为百万生灵命脉之所系。 临安知府赵与筹开浚西湖, 人称赵公堤。
明正德元年(1506),杭州郡守杨孟瑛主持 西湖疏浚, 仿效苏轼留下了如今的“杨公堤”。堤上也设六桥,称里六桥。
明万历四年 1576年,湖心亭“喜清阁” 开启了西湖湖中岛屿景观营造的先河。 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筑湖中之湖“放生池”。
1611年,钱塘县令杨万里修建了“小瀛洲”,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为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
1809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 留下了“阮公墩”,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最终形成。
清雍正年间(1723~1735) ,杭州巡抚李卫 再次大规模疏浚西湖, 增修“西湖十八景”,并编撰《西湖志》。
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御题西湖十景,刻碑建亭。乾隆则六下江南, 品题赋诗形成了“二十四景”。西湖景观达到了全盛时期。
杭州
西湖
907年,吴越建都杭州,钱镠王修建了最早的捍海塘,大兴佛寺和石塔,设“撩湖兵”千人,专事浚湖,为疏浚西湖最早的专职人员。
南宋时期,西湖是杭州城市居民生活的最重要水源,成为百万生灵命脉之所系。 临安知府赵与筹开浚西湖, 人称赵公堤。
明正德元年(1506),杭州郡守杨孟瑛主持 西湖疏浚, 仿效苏轼留下了如今的“杨公堤”。堤上也设六桥,称里六桥。
明万历四年 1576年,湖心亭“喜清阁” 开启了西湖湖中岛屿景观营造的先河。 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筑湖中之湖“放生池”。
1611年,钱塘县令杨万里修建了“小瀛洲”,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为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
1809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 留下了“阮公墩”,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最终形成。
清雍正年间(1723~1735) ,杭州巡抚李卫 再次大规模疏浚西湖, 增修“西湖十八景”,并编撰《西湖志》。
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御题西湖十景,刻碑建亭。乾隆则六下江南, 品题赋诗形成了“二十四景”。西湖景观达到了全盛时期。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收藏
杭州
西湖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