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随笔 旅行和自省
我们喜欢看故事,往往是因为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演绎自己的内心戏;我们喜欢旅行,大约是因为,我们想在看世界、看古人、看他人的时候,复盘、雕塑、重构自己的人生,拓宽自己的心灵与身体疆域。
  于是,从常规的生活圈迈开腿走出去,构成了旅行意义完成的第一步;旅途中的外观内省,则完成余下的工作。
  也因此,旅行的感受和意义,永远都是个人化的,私密的。
去了莫高窟,人来人往中,在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游客们接受的更多是知识的教育。若要情感酝酿、发酵,怕是得自己内心十分丰富,在自个儿脑海中演足戏码。为了活跃气氛,导游在讲解中不时会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段子,大家当然都会笑,可历史的深邃与庄肃感也在这笑声里被一并消解了。
关于莫高窟的历史,壁画风格的演变,藏经洞的发现,文物的外流,有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写一本书怕是也不够,在这里也就不细细赘述了。
若说一点私人感受,那就是,千年不过一瞬间,个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实难留下什么印记。可是,又不尽然,这辉煌的文明,不就是那众多一个个如今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人铸就?在这样的自然条件里,在完全没有现代工具辅助的年代,那些凿窟绘画的工作必然是无比艰辛,如若不是被权势强迫,就非得是自己心里有对信仰的无比虔诚与执着,怕才能完成这工作。
不论哪个年代,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认为自己活得值得了,就是幸福的。
之后去看了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本觉得这样的演出无非是唱唱跳跳,看个热闹而已,朋友一直对这个演出有兴趣,我本着舍命陪君子的心情去的,没想到却看得比朋友还要认真。演出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舞蹈演员们也很专业,最主要的是,其演出的场景是真的在沙漠里,不愧对于沙漠实景演出的名号,落座开演,观众席也是360°可移动的,随着一幕一幕交换,观众席也在移动。这个设计真的很独到。演出内容故事情节也是我所喜欢的,我甚至能感受到画匠与公主的无奈,世间的过往总是事与愿违,有些人被背负着的责任所困住,有些人被自己的欲念所绊住,但这些世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被冲淡,留下的只是这些洞窟壁画,像是在歌颂,像是在怨念。这些洞窟和壁画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这些破碎的文物中,试图找到属于过去的印记。
在旅途中,我很喜欢与司机师傅交流,这几天我包车的师傅,就跟我聊了很多。他说他虽然这几天单子很多,有时候忙得连饭也吃不了,但他觉得每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白天,他忙着在外面挣钱养家,晚上回家,妻子与十个月大的孩子在等自己。对于师傅而言,这样的生活就是美好的。他脸上露出特别满足的微笑。
  我这才发现自己原先是多么的想当然。你觉得单调枯燥的工作,未必人家干得苦闷,哪怕每天开着一样的路,在同一个馆子吃着同样的菜。你觉得这里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气候干旱,缺水严重,可适应了的人未必觉得有多糟。
每个人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要求都不同。不假想他人的生活,不带有优越感的同情,理解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尊重差异性,这不正是我们出来看世界的目的和意义之一吗?
  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论哪个年代,认为自己活得值得了,就是幸福的。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评论 (2条)回复
mangorr 来自飞猪
收藏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