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何伟的朋友都知道他的《中国三部曲》——《江城》《寻路中国》和《甲骨文》,这些书都是当年的畅销佳作。
从第一本书开始,我便成了他的忠实读者。
这位中文名为何伟的美国作家,原名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是《纽约客》的资深撰稿人,同时也是非虚构写作领域的大师。他以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深入的调查与长时间的当地生活为基础,呈现了一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
正如梁文道说的,“这是所有现代中国作家写不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因为外国人的视角,还有尊重包容批判感动的态度,而我们带有与生俱来的包袱”。
2024年,他出版了新书——《他乡之河:中国教育》。尽管豆瓣相关条目已被下架,且没有中文译本,我仍设法找到原著Other Rivers: A Chinese Education。
书中依旧延续了他一贯的文风——平实又引人入胜,叙事线索尤为迷人。虽然很久没有读英文长篇,但我还是一口气读完了。
作者以2019到2021两年间在四川大学教授写作为轴心原点,横轴右边描写当前的教学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点滴,左边回顾并延续《江城》中昔日涪陵师专学生的后续发展。三十年间两代学生在思想与生活的对比,极具戏剧性和冲突感。
纵轴向下,何伟描述了自己将双胞胎女儿送入成都一所公立小学,亲身体验中国“鸡娃”教育;纵轴向上,同时阐述零零后的大学“英才”教育。斯德哥尔摩
跟随着他的视角穿梭于不同时空,从“改革一代”到“XJP一代”。不禁感叹中国在过去30年间叹为观止的变化。
当然,书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议题。
“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在社会、经济和教育上经历了那么大的变化,而政治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了呢?”
中美关系在近几年逐步交恶,不仅影响了许多人,也让何伟不得不在2021年离开中国。这或许也是《他乡之河》被禁止出版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我仍然感谢何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观察中国的视角,并记录下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值得深思的经历。
书中,字里行间透着他对中国这片土地和人的深厚感情。
我个人最喜欢他笔下那些一直延续的人物故事和细节。
Emily的故事贯穿全书,在《江城》和《甲骨文》中也多次出现,现在在一个小学教书;
还有装电梯的大佬North,开着奔驰叫自己穷人的威利。
……他们的经历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类似的讨论在书中比比皆是,令人深思。
我真心期待何伟能够重返中国,书写中国故事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跟着鹏叔游世界关注
收藏
斯德哥尔摩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