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了辆共享电单车,沿西洱河南岸西行,来到中丞街,由此跨过西洱河,就到了龙尾关历史文化街区。
走进这条原生态老街,两旁的房屋破旧,街边是卖菜的小贩。街道不宽但坡度很大,完全就是在爬山。半山腰有一座拱形的城门,上方镶嵌“龙尾关”石碑。城门上建有双层楼阁,悬挂“龙关夕照”匾额,显得威武雄壮。
龙尾城是南诏古城遗址,为南诏王阁罗凤所筑。南诏和大理国是古代大理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共延续了五百余年。龙尾城历史上是南诏、大理国的南大门,大部已毁,现仅存寿康楼和西部一段百米城墙。这处遗址是以前的北城门,南城门位于街口河畔,早已不见踪迹。
穿过城门继续上行,街道的坡度变小,两旁修有排水沟,显得更加整洁,老房子的屋顶长着野草,一身沧桑。
一直走到龙泉巷,巷口的奎星阁,为清代建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东墙镶嵌有清翰林学士马恩薄题写的“延绿连碧”四个大字。
龙泉巷掉头往回,钻进旁边的一条小巷,行不太远,就看到了普济寺的山门。普济寺原为苏家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走进之后发现又像是一座道观,山墙还画着八仙过海图。
继续沿小路往山上爬,经弥陀寺,旁边峰回路转,就看到了下关文庙的标志。由此沿台阶上行,终于找到位于山巅的文庙。门口有两棵树龄达200多年的大青树,依然郁郁葱葱。
文庙山门朝东,门前树木茂密遮挡了视线,树缝中能看到山脚的西洱河、以及城市的高楼大厦、还有远处连绵的青山。明嘉靖年间御史大夫赵雪屏,致仕归里,为振兴家乡文化,建造了下关文庙。历经数百年风雨,渐致损毁,只剩下古榕与古柏。为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文献之邦”的风采,2011年在原址完成重建。
从文庙出来,本想到后面的马路上打车,没想到这里过于偏僻,只得回到龙尾关,无意间又来到龙泉巷。原来巷中真藏着一口龙泉井,还有居民在此取水。
向往的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
龙尾关遗址
走进这条原生态老街,两旁的房屋破旧,街边是卖菜的小贩。街道不宽但坡度很大,完全就是在爬山。半山腰有一座拱形的城门,上方镶嵌“龙尾关”石碑。城门上建有双层楼阁,悬挂“龙关夕照”匾额,显得威武雄壮。
龙尾城是南诏古城遗址,为南诏王阁罗凤所筑。南诏和大理国是古代大理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共延续了五百余年。龙尾城历史上是南诏、大理国的南大门,大部已毁,现仅存寿康楼和西部一段百米城墙。这处遗址是以前的北城门,南城门位于街口河畔,早已不见踪迹。
穿过城门继续上行,街道的坡度变小,两旁修有排水沟,显得更加整洁,老房子的屋顶长着野草,一身沧桑。
一直走到龙泉巷,巷口的奎星阁,为清代建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东墙镶嵌有清翰林学士马恩薄题写的“延绿连碧”四个大字。
龙泉巷掉头往回,钻进旁边的一条小巷,行不太远,就看到了普济寺的山门。普济寺原为苏家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走进之后发现又像是一座道观,山墙还画着八仙过海图。
继续沿小路往山上爬,经弥陀寺,旁边峰回路转,就看到了下关文庙的标志。由此沿台阶上行,终于找到位于山巅的文庙。门口有两棵树龄达200多年的大青树,依然郁郁葱葱。
文庙山门朝东,门前树木茂密遮挡了视线,树缝中能看到山脚的西洱河、以及城市的高楼大厦、还有远处连绵的青山。明嘉靖年间御史大夫赵雪屏,致仕归里,为振兴家乡文化,建造了下关文庙。历经数百年风雨,渐致损毁,只剩下古榕与古柏。为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文献之邦”的风采,2011年在原址完成重建。
从文庙出来,本想到后面的马路上打车,没想到这里过于偏僻,只得回到龙尾关,无意间又来到龙泉巷。原来巷中真藏着一口龙泉井,还有居民在此取水。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收藏
龙尾关遗址
向往的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