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俄乌战争进行了整三周年,这场战争造成人员和经济的重大损失,也重创了欧洲的旅游市场。三年的战争好似进入了尾声,但战局又出现不确定的走向,遇事不决看大英,及周边的等等一系列二战纪念景观证明英国善于把握战局结束俄乌战争实现和平。
目的地:
- 不限
- 日韩港澳台
- 东南亚及亚洲其他
- 欧洲
- 大洋洲 北美
- 非洲 南美
《》2月24日俄乌战争进行了整三周年,这场战争造成人员和经济的重大损失,也重创了欧洲的旅游市场。三年的战争好似进入了尾声,但战局又出现不确定的走向,遇事不决看大英,及周边的等等一系列二战纪念景观证明英国善于把握战局结束俄乌战争实现和平。
《伦敦的战争纪念碑》二战期间(图1)作为中枢神经指挥着英伦军民抗击纳粹德国。战后修建了一座“二战妇女纪念碑”用以表彰战争期间英伦的广大妇女对前线作出的巨大贡献(图2)。在南边和修建多个纪念碑,纪念二战期间阵亡的盟国将士,(图3-5),纪念阵亡的捷克,波兰,加拿大等多国的空军飞行员(图6),的纪念印度,南非,中国,沙特,波斯,叙利亚等盟国阵亡的将士(图7-8)。韩战纪念碑和海湾战争纪念碑是二战结束后的两次参战纪念碑(9-10)。
【亚拉拉特酒厂,古亚美尼亚城墙和丘吉尔最爱喝的白兰地】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发过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亚拉拉特酒厂。说起这家酒厂其实是大有来头。我当时主要是想去参观埃里温的古城墙,找了一圈,当地人告诉我,古城墙原来在亚拉拉特酒厂里面,成了酒窖的一部分。于是我才发现了这座“宝藏酒厂”。亚拉拉特酒厂位于埃里温市区的街头,需要提前预约参观,距离共和国广场向南步行10min。酒厂的建筑物十分宏伟,用典型的当地砖石修葺。里面拥有一个巨大的花园,陈设各种古老的苏联汽车,俄罗斯土耳其战争时期的武器,还有一战时期的武器。博物馆里主要是介绍葡萄酒的历史,以及发掘出的早期制作葡萄酒的工具。亚美尼亚作为葡萄酒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技术。但是由于苏联时期安排格鲁吉亚负责生产葡萄酒,导致亚美尼亚的葡萄酒在当今葡萄酒市场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亚美尼亚的酒有多好呢?二战时期,在埃及会议上,英国首相,马尔巴罗公爵的第八代传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坦克构想的提出者,知名战地记者,木匠,画家,前英国海军大臣,陆军大臣,经济大臣,曾经打游击打不死,被俘虏能越狱,坠机后能从飞机里活蹦乱跳走出来的温斯顿-丘吉尔说:“我只喝亚美尼亚产的白兰地”。当时的照片还陈列在酒厂的博物馆里。进入酒窖的时候需要从一个苏联60年代的原装电梯下去。感觉瞬间回到了苏联电影里。嘎嘎作响的铁门让人根本感觉不出这是个电梯。刚进入酒窖,迎面扑来的酒香就让人有了种“微醺”的感觉。里面是十分闷热,总担心会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窒息。酒窖里用支架支撑着古埃里温城墙,然后边上放着一桶桶1500L一桶的葡萄酒🍷。地下还有一条密道,里面十分湿滑,还有很多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瓦罐,17世纪为了军事目的而修建。据说沙俄和奥斯曼帝国18世纪作战的时候,败退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残兵败将通过地道逃离了埃里温,让外面包围的俄军措手不及。历史在这里,葡萄酒也在这里。不忘历史的沉重,也不忘,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潇洒。
走进作战室,体会它给我带来的震撼很喜欢丘吉尔作战室类似的景点,是由历史上真正的发生过故事的地方改造而成的旅游景点,可以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到很多课外知识。这次是和我一个很喜欢历史的同学一起来玩的,他对世界大战方面的历史很感兴趣,所以对我们来说这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温馨提示关于门票,我只知道成人的票价是17.25英镑,如果持有LP就可以免费参观。我们是夏天去的,那时候的开放时间是上午九点半至下午七点。每天的下午五点三刻以后停止入场。进去以后不用特意换门票,刷LP就可以进去,然后可以免费拿一个长得像对讲机一样的解说器。里面可以调换到中文讲解频道。推荐理由整个博物馆就是在丘吉尔时期的战时地下作战指挥室,里面囊括了各种基础设施:会议室、办公室、宿舍等等。还可以看到当时丘吉尔私人物品以及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物件。连纸张什么的都保存的十分完好。一般可以参观一个小时以上。
冬游俄罗斯第14天:昨晚住在水上乐园酒店(一个房间3600卢布),酒店房间超大,有个大大的阳台面向大海。当然在雅尔塔仅有大海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品尝“The Taste of Crimea”。雅尔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部,历史悠久,始建于12世纪,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也是黑海沿岸知名的疗养地。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文艺巨匠都曾多次来到这里度假疗养。雅尔塔这个城市因为《雅尔塔协定》而被国人广泛知晓。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在雅尔塔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首脑会议。2月1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即《雅尔塔协定》。协定规定在满足三项条件下,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这三项条件是:一、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二、日本于1904年破坏的俄国权益须予恢复;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对尽早结束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这是将中国的外蒙古、东北等地区主权作为筹码,用来换取苏联的对日作战,完全没有考虑中国的利益。从此外蒙古完全脱离了中国的控制。雅尔塔附近的里瓦几亚宫就是二战时期美、英、俄三国首领开会的地方,里面用蜡像复原了当时三巨头举行回忆的场景。里瓦几亚宫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行宫,里面还摆放着尼古拉二世时期的家具和装饰品。从窗口向外望去,碧波荡漾的黑海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
战时内阁办公室一直保持着1945年时的样子,很多房间都被保留了下来,包括战时内阁的会议室,他们曾在里面开了一百多次会议。大西洋电报室有一部能够直接联系罗斯福总统的热线电话。经过改造的扫帚间,也就是丘吉尔的办公室兼卧室。还有必不可少的地图室,也就是作战中心。凭London Pass可以免费参观,在入口处可以领取免费的语音导览,介绍了大量的战时轶事。
艾格姆Eggum有一个小碉堡,是二战时德军建造的雷达站,所以这里也是Lofoten为数不多的看历史遗迹的地方。查到信息整理下放着,也许不准确,大家爱看不看,我主要还是为了以后容易记得,实在太健忘了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英国陆军部提出一个方案:对德军从挪威到法国的漫长战线,不定期地进行突然袭击,打击威慑德军。突击队组建不久就开始了出击行动。首战尽管未取得什么战果,但正如丘吉尔等统帅部的首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次冒险行动,再次燃起了士兵和普通国民心中的斗志。敦刻尔克失败后不足一个月就重抖精神,开始对德军的反攻作战,激励着大多数国民,让他们看到了赢得战争的希望。1940年7月14日,托德少校率部再度出击,袭击的目标是法国瑟堡以西的格恩西岛。据情报,该岛只有几百人的德军守备队驻守。托德部队乘2艘驱逐舰出发前往格恩西岛,快接近目标时,部队换乘5艘救援艇,于深夜秘密登岛,原以为会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可事实正相反,突击队未流一滴血,便从睡梦中的德国人手里夺回了该岛。第二次突袭后,主要的作战行动发生在挪威西北部的罗弗敦群岛、克里特岛、北非各地及法国西海岸的圣纳泽尔、法国的第厄普。其中著名的战例有罗弗敦群岛攻击战——1941年3月4日,第3、第4突击大队和别动队约300人,乘2艘运输舰,在5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由潜水艇引导来到目标附近的海面。拂晓,突击队员换乘登陆艇上岸成功地占领了该岛,德军根本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人会来袭击,更没想到会如此迅速,当他们惊醒过来已经稀里糊涂当了俘虏。突击队员们炸毁了岛上的兵工厂和18个军需工厂,击沉了停在港口内的10余艘舰艇,活捉了十几名纳粹党员和200多名空军士兵。英军中的唯一受伤者是因一名军官的手枪不慎走火造成的。这次行动,是突击队组建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骄人的战绩。以上均从网上搜来,多谢那位整理者。这么说,这里的碉堡,1941年3月4日之后,就成了废物~~~
值得参观的地方,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出来不远。这里是二战时期丘吉尔首相和战时指挥部工作的地方,其实就是防御空袭的地下防空洞。作战首领们的房间布置,用品,厨房用具,无限电台,发报机,地图等一应物品全部是当年的陈设,丘吉尔的宣战讲话也是从这里发出的。从1939年到1945年,这里的工作人员由于长年不见阳光,每周都要定时照射紫外线。从英国的视角对发生在欧洲的战争有了一些了解,也对丘吉尔作为二战战胜国的核心领袖多了一分钦佩。
威斯敏斯特宫西北侧顺着乔治街走到拐角处向北,在查尔斯国王街的西头会看到一个不太起眼的地下室入口,走下去便到了丘吉尔战时内阁博物馆了。这里就如贝尔法斯特号一般也是帝国战争博物馆在伦敦的分馆之一,也有中文语音导览和不能说是便宜的门票。作为英国政府当时在伦敦惟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这里在二战期间当仁不让的摇身一变成了丘吉尔的地下指挥中心。战时内阁会议室、丘吉尔的办公室和卧室、美国与英国热线联络室、本土防卫司令部,再加上警卫室、餐厅、秘书间……大大小小的房间超过20,有些改造为丘吉尔博物馆展厅介绍丘吉尔从小到老从生到死的事迹,更多的房间则是如字面意思那样原封不动的保留了当年的原状。 虽然这指挥中心以丘吉尔冠名,也特意给丘吉尔留出了相对舒适的卧室,但其实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标榜英勇的丘吉尔只在这卧室里过了三夜。众多房间中规模最大的并非内阁会议室,而是俗称地图室的作战值班室,四周墙壁上各战区地图,上面带着各色书钉标明战况。这里是二战期间英军海外作战和本土防卫的核心,是大英帝国战争机器的中枢,前线的战报与后方的指令就这样通过这里的十几部五颜六色的电话机实现传递。当法西斯宣布投降的第二天,这里的工作人员熄灯后走出地下室欢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此这里被封存数十年,时间在这里仿佛完全静止,直到开辟为博物馆才再次重见天日。人去楼未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保留着1945年8月16日那一瞬间的样子,甚至连值班军官当日配给的三块方糖还留在抽屉里,所不同的之是当年值班的军官换成了今天的蜡像。
内阁战时办公室CabinetWarRooms离唐宁街10号不远,是二战时英国政府的秘密办公地,大多数房间在1945年二战胜利后便闭门谢客了,直到1984年内阁战时办公室按战时状态复原,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现在由一个非政府组织运营。里面大多数展品是实物,如,那位军官放在抽屉里达数十年之久的用纸包着的三块黄糖等。也有不少场景是依据当年详实的记录而复原的。加上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展示效果十分逼真。其中的丘吉尔博物馆则展示了丘吉尔的一生,许多细节令人感动:一战期间,丘吉尔以记者的身份到南非采访,结果在一辆列车上遇袭;生性大肚的他,最后竟成长唯一一个落入敌手的俘虏!半年来,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在一位英国矿主的帮助下,从关押他的矿山里顺利逃出。
博物馆因为在原址,所以气氛很好。丘吉尔博物馆里多个电子屏幕拼接起来的长桌,实际去看的时候确实挺不错,方便多人同时查阅,还会有因为查看不同资料触发的全屏幕动画,比如战斗机突然飞过什么的。说到博物馆多少有些学习的意味,印象里战时内阁办公室的景象还原对于理解那个时候的情况挺有帮助。其实是值得再去的博物馆,但是总觉得门票有一点贵。当时趁着学生证还在有效期买了优惠票,之后就再没去过了。
丘吉尔作战室 | 丘吉尔作战室保留了内阁战时作战室的最初面貌。它隐藏在伦敦西北部偏僻的布鲁克街地下12米深处,甚至连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都不知道其确切位置。丘吉尔博物馆位于作战室内部,它立体地展示了这位英国前首相在战争背后的真实状态,也是致力于研究温斯顿•丘吉尔的世界第一大博物馆。它采用了大量现代科技更加逼真地反映了当年丘吉尔的生活,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关于丘吉尔的实体文件,若想了解丘吉尔、回顾二战时,来这里就再合适不过了。地址:Clive Steps, King Charles, Westminster, London SW1A 2AQ英国
在这个以温斯顿丘吉尔为主题的私人徒步之旅中,追随英国最着名的总理和历史人物之一的脚步。从您的酒店或其他便利的交汇点接您后,您将探索与丘吉尔相关的Mayfair,Westminster和Piccadilly地区,从童年的家和唐宁街10号到他曾经经常光顾的雪茄店。最后一站是丘吉尔作战室,这是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秘密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