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集:从三大发源地探寻台北古今。艋胛,大稻埕,台北府,清末并称为“台北三市街”,分别位于现今
台北的西南、西北和正西。阅读前,建议先看15-18集台湾历史Biu。
图1:
艋舺公园中的巨型船模。位于万华区。早年平埔族(见13集台湾原住民biu)驱船与汉人交易,因称船为Bangka,而被汉人转称此地为“艋舺”。到日治时期,因其发音与日文“万华”相似,所以又名万华至今。
1723年有泉州人在此定居,后商业曾盛极一时,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即
台南(见后续Biu)、
鹿港(见后续Biu)、艋胛。1860年代以后,艋舺港口因河沙淤积,逐渐被大稻埕取代。
图2:
艋舺龙山寺。位于
艋舺公园北侧,台北三大庙门之一。本庙与
台湾另外几座以龙山寺命名的寺庙(如
鹿港龙山寺,图3)皆分灵自
晋江安海的
龙山寺(我也去过,图4)。
图5:这里旁边的
华西街观光夜市,逛完可以来饱口福。留到夜市biu再细说。
图6:
大稻埕街景。因早年具有大片晒稻谷的空地而得名。
1851年有泉州人至此开设商铺,1860年
淡水开港成为台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二战后因
淡水河淤浅逐渐失去地位(见第21集淡水Biu),后台北市区逐渐向东发展,大稻埕成为怀旧老区。
图7:
台北霞海城隍庙。位于
迪化街,面积约只有100多平米,
大稻埕三大庙之一。
1821年泉州同安人乘船至艋舺,有人携带了同安故里的霞海城隍神像。1853年在械斗中被晋南惠三邑的移民赶走,转移到大稻埕避祸,并侥幸保存了城隍神像。后1859年于此狭窄街道上建庙。
图8:
屈臣氏大药房。大稻埕地标之一。1917年台湾药材商李俊启取得香港屈臣氏在台代理权并建此药房建筑。1996发生火灾毁损,之后由李家后人李永崇建筑师主持修复完成。
屈臣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药房之一,1871年成立,随后成功在中国各地开办多家分号,成为远东最大药房。1949年后被没收。直到1989年才重返大陆经营。
图9:
台北车站展示的台北府城地图。曾经的城郭位于大稻埕与艋舺两地之间,清末1884年才竣工,随后的日治时期就开始拆除,到了1904年仅剩下四座城门。
自清末台湾建省后,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等两大行政机关皆设于此。之后无论日治时期还是现今,台北城内一直都是台湾许多重要政府机关与公共设施的所在地。
图10:著名的
西门町,顾名思义,就在西门原址。这是五座城门中唯一被拆除掉的。
深度旅行
深度体验
自由行
取景地打卡
避开人潮小众游
独自旅行
历史控
寺庙
建筑
台湾自由行
台湾必打卡
台湾旅行
台湾小众景点
台北必打卡
台北旅行
台北夜市
台北攻略
图1:
1723年有泉州人在此定居,后商业曾盛极一时,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即
图2:
图5:这里旁边的
图6:
1851年有泉州人至此开设商铺,1860年
图7:
1821年泉州同安人乘船至艋舺,有人携带了同安故里的霞海城隍神像。1853年在械斗中被晋南惠三邑的移民赶走,转移到大稻埕避祸,并侥幸保存了城隍神像。后1859年于此狭窄街道上建庙。
图8:
屈臣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药房之一,1871年成立,随后成功在中国各地开办多家分号,成为远东最大药房。1949年后被没收。直到1989年才重返大陆经营。
图9:
自清末台湾建省后,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等两大行政机关皆设于此。之后无论日治时期还是现今,台北城内一直都是台湾许多重要政府机关与公共设施的所在地。
图10:著名的
PS.
穷游APP刚刚更新了新功能:
Biu,我每次旅行都是用TA来
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定机票、
酒店。还能进行
约伴、看看
周末去哪玩儿。你也可以去试试哦!
收藏
台北
艋舺公园
艋舺龙山寺
台湾
鹿港龙山寺
龙山寺
华西街观光夜市
大稻埕
淡水河
淡水
晋江
台南
鹿港
台北霞海城隍庙
迪化街
屈臣氏大药房
台北车站
西门町
取景地打卡
避开人潮小众游
独自旅行
台北夜市
台北攻略
台湾小众景点
台湾必打卡
台湾自由行
寺庙
建筑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